close

柴窯烘金針,烘乾一次要30小時,夏

天揮

汗顧柴火真是苦差。(記者花孟璟攝)

2017-08-23 19:37

〔記者花孟璟/花蓮報導〕使用古早柴燒的方式來烘乾、生產無硫金針,玉里赤科山青農李錦智、黃怡瑄夫妻檔,10年前返回花蓮赤科山照顧2.3公頃金針花田,夫妻以寶寶出生時間「9點17分」,自創品牌「917美味工坊」,特製的無硫金針還以柴燒加熱烘乾,成品多了一分炭火香,還能直接拿來當零食吃!「當初回來的夢想,是要開民宿」,來自新竹的黃怡瑄37歲,她說,和老公是專科同學,10年她在新竹園區當品管、老公在台中,那時日子很好過,花錢買東西沒在手軟的,只是懷了第一個孩子後,考慮請保母、父母年邁等問題,這才毅然辭工回花蓮。李錦智說,山上有2.3公頃種金針,爸爸原做慣行農法,農藥、化肥都沒少用,起初想轉有機栽培,事後想想,自己都沒考慮到現實狀況,因為光是除草1年就不知幾次,草長得比金針還快。夫妻倆最後折衷辦法,冬季才用除草劑,夏天用友善農法,金針的蟲害多,平常是紅蜘蛛,採收季是蚜蟲為害,他用窄域油搭配菸草水來噴。李錦智說,有機資材沒有農藥好用,一次噴不死,也只能多噴幾次,噴上5遍才能除掉害蟲。也因此他感嘆「現在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工」,想擴大也找不到工人。而金針花採收後的加工,他們採用傳統的柴燒

窯,不泡亞硫酸殺菁,也無二氧化硫熏蒸。李錦智說,他夏天得揮汗站在窯前,把柴薪添進大火中,火還不能太旺,上頭的烘乾室維持約50度,每次要30個小時才能烘乾,中間柴火可不能停,不時得去巡視。如此辛苦做出的無硫金針,一開始銷量卻不如預期。黃怡瑄說,起初1年200斤賣不完,直到這2年社會大眾重視食安,現在是1年1000斤賣到缺貨,也很感謝農糧署的輔導,她也從中得到成就感,心甘情願當農婦。李錦智則說,現在花蓮市農會的農民直銷站,「917美味工坊」的無硫金針銷量也非常大,此外還有高山小油菊,山下另有10公頃土地種梅樹、台灣精品咖啡、苦茶,都有接受有機認證。他說,多虧有農會這個通路,讓辛苦成果能賣出去。相關影音

>拉斯維加斯娛樂城 #LIST_END#


DFA9F9CB3A802E4F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eanw6f7edktq 的頭像
    seanw6f7edktq

    吉嬌宜

    seanw6f7edk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